我的教育故事
时间: 2020-07-16 作者:远恒佳少年宫 阅读次数: 116我的教育故事
桐桐是在班里是一个性格比较孤僻的孩子,入园后她总是不愿与老师交流,不愿意与小朋友在一起,宁愿一个人缩在墙角,拒绝参加一些游戏活动,总以审视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,开始三天都是由妈妈陪同上课来度过适应期,然后我发现她没有开口说话,看老师时的目光总是怯怯的,别说回答老师的问题了,就连点名时的“到"字都不肯说,一点到他的名字,就低下头很长时间不抬起来,孩子也非常粘妈妈,一刻也不愿意离开妈妈,与家长进行沟通时,了解到桐桐在家也是不说话的,连爸爸妈妈也都还不会说,因为孩子都是奶奶带,抵抗力也不太好,所以家人都很少带她接触外面,对此事妈妈也感到很着急。
我决定先帮桐桐克服胆怯心理,让她接受我这个老师,要让他感到我和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她,我经常对他投去关注的目光,户外活动时,我有意识的拉着他的小手一块做游戏,并对她的积极表现及时表扬鼓励,亲切地和她说话,只要她一看我,我立刻给她一微笑,投一鼓励、亲切的目光,并抚摸她的头说:“你真漂亮,你真棒,对于孤僻沉默型的宝宝,其实他们不是不喜欢这里,而是因为没有好朋友,不熟悉环境导致他们无法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。所以,我经常会主动找她聊天。把自己的姿态放低,不要把自己放在幼儿老师的位置,而是扮演成一个小朋友,和她聊天,主动询问她的兴趣,然后事事处处都冲着她的兴趣深入,让她的心灵慢慢地被打开,在做活动游戏的时候,我会安排性格非常活跃的小朋友和她配合,一个话多,爱玩乐,活泼的小朋友自然会带动气氛,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就慢慢地开朗起来了。现在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已经愿意开口大笑了,通过一个月的努力,虽然宝宝还未开口说话但是已经比刚来园时开朗的许多,也交了许多的好朋友,简直判若两人,实际上,孤僻沉默的小朋友并不见得天生就是这样的。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开朗,不仅需要心的付出,还要真切地关心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去。
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,而老师又是孩子的领路人,渐渐地蔓延、扩散,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,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,妨碍学习、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些活动的正常进们的能力或品质,以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而要多给予褒扬和鼓励。孩子自己也要有“我能行”的一种信念,恰到好处地自我暗示,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种自信。
文字:黄玉玲 图片:魏彬燕 审核:朱莉